法财课详情页

一份史上最全的财务操纵知识框架

发布者:xiaocai

2020-02-24 16:39 5347

原文网址:[url]https://mp.weixin.qq.com/s/QtX8xGXaZPTs69EuSbMTGw[/url]
4-160H91G957.jpg
财务报表是企业按规定动作,定期提交的关于自身的运行状况的“健康体检表”。

这个“健康体检表”影响着企业在资本市场的魅力,对于身体羸弱的企业,投资者恐怕都趋避不及,而对于“浑身肌肉”的企业,投资者往往会心向往之,企业股价也随之而腾落。股价的良好表现很多时候会影响到管理层的薪酬,有时也能为企业带来更低的融资成本。而连续多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则往往面临着退市,资本市场的大门也将对其关闭。对于此时最需要资金“血液”的企业,只能用乞生眼光看着吱吱嘎嘎行将关闭的生存之门。

正因如此,企业有太多的理由和动机,不惜损誉毁信,不惜铤而走险,触犯规则和刑律,去粉饰、操纵企业的“健康体检表”,以显示拥有良好运营、傲人的利润。

用许多谎言装点的财务报表,往往可以获得一时之繁华和拥戴,但随着时间的刻蚀,败絮其中的企业终将会显露出不堪的真相,而曾经不辨其内在质地的投资者,往往遭遇投资“黑天鹅”,成为这谎言的受害者,深陷其中。

因此,对自己财富负责,且富有进去之心的理性投资者,要远离投资“黑天鹅”,绝不应忽视和回避企业财务报表操纵问题。

本文正是尝试回答什么是财务操纵,财务操纵的动机有哪些,财务操纵有哪些手段,人们可以提前发现财务操纵的警讯有哪些,典型的财务操纵案例等等,试图给读者呈现一个关于财务操纵的相对较为完整知识图谱。

但必须说明的是,了解和熟悉财务操纵的有关知识,只是了解投资财务风险的开始,在实现中规避财务操纵的企业,还需要读者依靠自己习得的知识去分辨、去质疑、去推断。

当投资者真正理解本部分内容时,或许仍不能完全识别所有的财务操纵之“妖术”,但哪些欺诈夸张、危害极大的财务操纵应该是大部分能规避的。

一、财务报告的类型
面对财务报告时,投资者其实首先应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财务报告是否可信。财务报表给投资者呈现了关于企业利润、现金、资产等各方面详尽的数据,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所看到的数据不可信,基于这些数据的决策,很可能由理性决策变为一种撞大运式的随机决策。

从可信性的角度,我将财务报告分为可靠型、错误型、调整型、操纵型财务报告四大类:

可信性财务报告:应是投资者最值得依赖的报告,企业在制定财务报告时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如实的编制,准确恰当的提示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机遇。依此决策,投资者仿如站在扎实的大地上,而非空中楼阁。

错误型财务报告:是由于会计人员素质能力低,或者失误等因素造成财务报告出现数据失真。这类财务报告虽然是由于失误造成的,但有时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影响,过失错误也是错误,投资者也可能因此而踩雷。更多情况是,一些企业故意将自己的意图掩藏成为自己失误,明为无意,实则有心,这种将归为后面所提到的欺诈型财务报告。

调整性财务报告: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准则规定范围内进行的调整,由于会计准则在保证企业记录各项经济活动具有统一性的规范同时,还要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兼顾一定的灵活性。这造成了在企业同一经济活动在财务处理时,面临着多种可选的会计方法,客观上为会计调整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在会计准则范围内调整时,企业管理层通常是围绕着自己的利益需求而开展调整,而不是为了投资者利益而量身调整,这种调整可能会对投资者造成不利。

欺诈型财务报告: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通过对会计准则人为故意违反或误用,对财务数据进行操纵,从而使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公允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应该说,这种财务报告是投资者尤其要睁大双眼防范的。因为企业作为财务报告的制定方,其第一动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会是普通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就可能为中小投资者埋下雷。

反之,如果投资者能识别这类财务报告,就能远离风险。当然更高水平的投资者,在看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情况下,或许还会“与狼共舞”,利用自己灵活优势分得一杯利益之羹,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微信图片_20200224163916.jpg
图 财务报告的类型

从投资者角度看,一个极其重要的能力就是尽可能识别出各种类型的财务报告,尤其是规避操纵型财务报告,这类财务报告的危害性最大。

行为心役,这个真理永远颠扑不破,在投资领域依然有效,下面将给出企业财务操纵的动机。

二、财务操纵的动机
财务操纵的动机几乎涉及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企业生存、企业管理、企业发展、企业收购等阶段,可谓一生都有制造“陷阱”的机会。

下图列出了企业在各阶段进行财务操纵的动机。正是这些动机所代表的局势逼近,或利润引诱,促使一套套财务报表在暗室之中被制作出来,然后呈现于市场阳光之下,供投资者观瞻。
微信图片_20200224163919.jpg

三、财务操纵的类别
财务操纵有多种分类的方法,不管何种分类,都试图通过某一特定的视角,向人们呈现财务操纵的主要方法和过程。

在财务操纵书籍方面,在我国较为有影响的是,华德 M.施利特(Howard M. Schilit)编写《揭秘财务史上13大骗术44种手段》,该书较为系统揭示了发现和揭露财务欺诈骗术的思路与方法。但许多例子源于外国,难以为我国读者近身感受。为此,本文将大部分基于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典型案例进行介绍。

本文将财务操纵分为利润类操纵、现金流类操纵两大类,利润类操纵从增加当期利润、增加未来利润、掩饰真正利润三个维度进行介绍。现金流类操纵主要介绍对投资者最为关心的经营现金流的操纵方法。

四、利润类财务操纵
利润,往往是投资者首当其冲关注的财务指标。因此,利润也成了企业财务操纵的重灾区。

利润操纵的方法有增加当期利润、增加未来利润、掩饰真正利润三个维度。下图给出了利润类操纵的的主要手法。

鉴于增加未来利润,将有助于企业在未来展示更加光鲜的业绩,这类情形大多情况下对长期投资者是有利的,且这部分操纵的手法与增加当期利润的操纵方法大致相同,只不过是方式相反,因此,本文将不再专门对增加未来利润的操纵方法进行细致介绍,而只列示有关手法。
微信图片_20200224163921.jpg
图 利润类操纵手法

1. 提前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就是将未来的收入提前记至当期,可称为“寅吃卯粮”。其直接后果是当期收益相较于规范情况下而变大,因为这种手法将未来的收益转移至了当期。

提前确认收入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企业现实中提前确认收入的具体手法也是各显其能,有的手法具有很强的隐藏性,有的手法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可谓在追逐利益的路上,企业也是着实下了功夫的。

a 主要情形
提前确认收入的主要情形大致可以分为和合同相关,和买方相关,和准则相关三个方面,如下图示出。
微信图片_20200224163923.jpg
合同相关:主要指在履行合同之前,或合同所涉及内容还没有执行完毕,就提前将收入记为当前。主要包括在合同履行之前就提前记录为收入,将长期合同中的远期收入记为当期,将长期租赁的远期租金收入记为当期,将按完工百分比记录收入时将项目未完成部分对应的收入提前记为当期。

试想,企业为对方建一个大型厂房,计划需要4年时间,总合同额是1000万元,按工程完工百分比进行付款。如果在签订合同时,企业直接将1000万元计为今年收入,显然有点冒进了,这样就相当于今年将未来三年的收入一次性记到今年收入上,会夸大企业今年的利润。客观上,对方是按工程完工进度进行付款的,万一将来工程建设出现突发情况,对方有可能付不了余下的钱,一次性记录为今年收入明显不符财务的谨慎性原则。

买方相关:主要指跟买入相关的提前进行确认收入的一些事项,比如买方正式接受产品之前,企业就提前确认为收入;买入付款存在不确定性时,企业就提前确认收入。按照会计谨慎性原则,当买出产品或服务风险仍不能排除时就记为收入是不恰当的。

试想,当你有一个小超市,客户菜篮子里的商品虽然已经被打出清单,并标示价格,但在客户还未付钱时就记录为收入,显然风险较大。现实中就有不少客户刚掏出钱包,电话响了,然后不买商品就匆匆离开了。

准则相关:有一些企业通过改变收入确认政策来提前确认收入,或通过采用不当的收入确认政策来提前确认收入。

b 案例还原
本部分给出一些提前确认收入的案例,通过实例来展示有关细节

案例1:合同未履行之前便提前记为收入
天津磁卡2000年年度报告,天津磁卡及其控股子公司海南海卡有限公司分别将两笔款项提前确认为收入,虚增利润6370万元。2001年度,证监会审查发现年报虚增等额利润。

原来是天津磁卡控股子公司海南海卡有限公司(海卡公司),将委托他人开发的两项pos机技术协议转让给另三家公司,收取技术转让费5500万元,扣除委托开发成本230万元,形成营业毛利5270万元。

经查,海卡公司与受托开发方签订的委托开发合同规定,海卡公司除了支付全部开发经费和报酬外,还需支付约定的“技术转让费”后,方可对成果享有完全的使用权和转让权,但截止年报审计报告日,海卡公司尚欠79万元开发及技术转让费敞尚未付清。

这也意味着,海卡公司在尚未享有pos机技术完全使用权和转让权的情况下,向三公司转让使用权,并将所收取的费用确认为收入,提前确认收入5500万元,提前确认成本230万元,虚增利润5270万元。

另外,公司与吉林天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书,向吉林天洁提供价值1200万元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和价值1100万元的软件系统、技术资料和技术服务,至年末,公司将吉林天洁支付的1100万元作为软件系统及技术服务收入记入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经查,截止审计报告日,该合同硬件部分尚未履行,天津磁卡在合同尚未履行完毕的情况下,将1100万元确认为收入,属提前确认收入,形成等额虚增利润。

案例分析:此案例中,海卡公司在没有完全拥有产品使用权和转让权情况下,便开始了转让,这其实是将并不属于企业自己的产品进行买卖,显然不能记为收入;同时,公司在合同硬件部分尚未履行情况下,即合同未完全履行情况下便提前记为收入,增加了当期的利润。

案例2:将长期合同中的远期收入转为当期。
华夏建通2007年年报附注显示,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电子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业务,其中电子产品销售占比94.81%。销售收入前五名的客户销售额即占总销售额的100%,即华夏建通在2007年度只有五家客户。

与主营业务收入相对应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中欠款金额前五名单位也占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100%。其中第一大欠款单位为“北京亿信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北京亿信)”,占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93.16%。北京亿信系北京一家主要经营SUN服务器、CISCO网络产品的公司。华夏建通年报显示,该笔欠款账龄为一年以内,属于2007年度实现收入。

北京亿信与华夏建通确实在2007年度签订长期购销协议,合同规定,北京亿信将于2008年分批购入产品并支付货款。但华夏建通在2007年结束前便将未实现的购销协议余额开具了发票,并计入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金额总计达640万元,占应收账款余额93.16%,占主营业务收入25.32%。

此外,华夏建通未来实际收到的货款也可能远低于目前确认的640万元。正式签订协议以及提前开具发票前后,华夏建通许诺回报以北京亿信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折扣。

华夏建通涉嫌违规提前确认收入的案例不止北京亿信一例。华夏建通的控股子公司世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未向北京越洋互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交付构成社区大屏幕系统组成部分的液晶显示屏及大屏幕框架的情况下,已将1225万元软件收入计入200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

为此,华夏建通更正了2007年半年报,修改前后,营业收入从5215万元减少到3990万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从1277万元下降到236万元。

案例分析:此案例中,华夏建通将2007年度签订的长期合同明确的收入,一次性记入了2007年的收入,显然会提高2007年的收益。但企业未来的收入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业务支撑,恐怕业绩就会较难看了

c 财务警讯
对于提前确认收入,财务报表上通过会显示出一些迹象,如下图表示。但财务警讯不止于此,这里只是列出了一些常见的警讯。

(1) 应收账款增幅显著高于收入增幅
在提前确认收入时,企业通常并不能拿所有的收入现金,因为这可能造成应收账款的增加。提前确认收入的背后,往往是企业放宽信用条件以刺激销售,或通过合同确定先卖货,口头约定后退货来突出本期收入。

(2) 利润增幅超过实际预期
企业的利润与收入密切相关,但收入又与其生产能力是匹配的。在进行上市公司分析时,往往能大致推断出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所在行业情况,以及生产能力。当上市公司利润增幅显著增加时,要注意这种增加是否超越了企业自身实际。

(3)应收账款天数显著增加
应收账款天数实质于“应收账款老帖显著高于收入增幅”的背后含义是一致的,只是从应收账款周转视角来观察企业。
微信图片_20200224163925.jpg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通常按下式计算:

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收入*该期所含天数

可以通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来观察企业是否具有提前确认的迹象。

(4)经营现金流明显小于净利润
提前确认收入,常常伴随着应收账款的增加,体现在经营现金流上,则是经营现金流要小于净利润。一般认为,经营现金流是相对较为可信的指标,因为经营现金流的造假往往涉及到银行来往业务票据,银行作为专业金融机构,是不会轻易屈身配合企业造假。正由于经营现金流相对可信性,一些企业会通过将部分业务现金流错误分类来对经营现金流进行操纵。

(5)收入主要来源于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通常在双方有着密切利益关系的双方开展,双方可以私下约定交易事项,于是,提前确认收入将变得简单。我国监管者对关联交易持着否定的态度,这一方面避免了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对利润的恶意操纵,但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关联交易变得更加隐藏,成为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增加了欺诈的隐蔽性。国外一些国家的监管者则认为可以进行关联交易,但必须做到准确、及时的进行信息披露,增加交易环节的透明性,使通过市场中敏锐的眼光发现恶意的关联交易。

2. 虚构收入并加以记录
虚构收入则是收入操纵中恶意程度更大的一种行为。虚构收入最基本的含义就是交易不真实或交易与事实相差甚远。

a 主要情形
下图给出了虚构收入的几种主要情形,分别是虚假交易,即在报表中记录出一笔并不存在的虚假交易;虚增交易,即记入报表的收入比实际交易额要明显夸大;转借交易,即将不能记录为收入的交易强行记录为收入;不公平交易,即交易并没有基于公平的原则开展,明显有失公允。
微信图片_20200224163928.jpg
b 案例还原

案例1:虚增销售收入,虚构公司经营业绩和生产记录
2005年3月25日,ST达尔曼成为中国第一个因无法披露定期报告而遭退市的上市公司.从上市到退市,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达尔曼极尽造假之能事,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系统性舞弊手段,制造出具在欺骗性的发展轨迹,从股市和银行骗取资金高达30多亿元,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严重损失。

达尔曼虚假陈述,欺诈发行,银行骗贷,转移资金等行为是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性财务舞弊和证券违法行为,上市的八年里,达尔曼不断变换造假手法,持续地编造公司经营业绩和生产记录。

达尔曼所有的采购,生产,销售基本上都是在一种虚拟的状态下进行的,是不折不扣的皇帝的新装。每年,公司都会制定一些所谓的经营计划,然后组织有关部门和一引起核心人员根据指标,按照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制作虚假的原料入库单,生产进度报表和销售合同等,为了做得天衣无缝,对相关销售发票,增值税发票的税款也照章缴纳,还因此被评为当地的先进纳税户。

公司在不同年度虚构销售和业绩的具体手法也不断变化;1997-2000年度主要通过与大股东翠宝集团及下属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虚构业绩,2000年仅向翠宝集团的关联销售就占到了当年销售总额的42.4%。2001年,由于关联交易受阻,公司开始向其他公司借用账户,通过自有资金的转入转出,假作租金或其他收入及相关费用,虚构经营业绩。2002-2003年,公司开始利用自行设立的大批“壳公司“进行自我交易.达到虚增业绩的目的。

年报显示,这两年公司前五名销售商大多是来自深圳的新增交易客户,而且基本都采用赊销挂账的方式,使得达尔曼的赊销比例由2000年的24%上升到2003年的55%。经查明,这些公司均是许宗林设立的壳公司,通过这种手法两年共虚构销售收入4.06亿元,占这两年全部收入的70%以上,虚增利润1.52亿元。

c 财务警讯
虚构收入差不多是提前确认收入的加强版,所以其财务警讯往往提前确认收入有些相似,下面列出了关于虚构收入的一些常见财务警讯。

其中,经营现金流收入小于净利润、应收账款增幅超过收入增幅,这两个警讯和提交确认收入类似。关联交易是虚构收入的多发区,为避免复杂的交易记录留下痕迹,企业交易的对方多为自然人,或采用现金的方式进行交易。当虚构收入的程度比较严重时,有时会呈现出关联交易在收入中占比过大的情形。
微信图片_20200224163930.jpg
3. 当期费用推至未来
费用对企业的利润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提高利润,许多企业将当期费用推迟至未来,从而扩大当期的利润。将当期费用推至未来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费用资本化”,通过不当的手法将费用记录入资产负债表中,通过增加未来的费用来避免当前利润的减少。

a 主要情形
当期费用推至未来的主要情形见下图。
微信图片_20200224163932.jpg
将一般经营费用资本化,即将原来理应记为成本的费用,列为资产,从而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当期的利润。

摊销期限过长,也会使当期的费用成本减少。比如一个电脑,通过折旧期限为3年,如果通过 特定的会计政策,将折旧期限延长为会5年,则每年的折旧的费用显然会减少。

对明显跌价的资产不如实减计,而是等到将来再减计,也会增加当期的利润。比如公司的存货是MP3,显然如果过了两年后,这些存货价值显然要比以前要低许多,资产减计应能如实反应存货价值的变化,防止未来一次性突然大的减y计,也称为“洗大澡”,通过一年亏损,而使各年利润看起来变得光鲜。

对应收账款中的坏账不减计,也会增加当期的利润。当应收账款不能收回,或者收回期限太长时,企业应遵循保守原则,对超过3年期的应收坏账进行减计,,不然总有一天,坏账的减计问题也会突然爆发,使利润突然变坏,使投资者遭受“黑天鹅”之灾。

b 案例还原
案例1:通过费用资本化将费用推至未来

20世纪90年代网络公司发展鼎盛时期,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签订了众多长期的入网服务合同。为此,公司需要向其他电信运营商支付线路租赁成本。这些成本是世界通信公司为取得其他电信网络的使用权而支付的费用。公司也按正确方法将这些费用记为成本,列入了利润表。

2000年网络技术危机爆发,世界通信公司的收入增长开始放慢,投资者开始关注公司的大额经营费用。其时,线路成本成为世界通信公司的最大经营费用,会显著影响其利润。为了不使投资者失望,世界通信公司决定借助简单手法来维持公司业绩。自2000年年中起,公司通过大调调整公司会计政策的方法,开始隐瞒部分的线路成本,公司不再将所有线路成本列为费用,而是将大部分线路成本资本化,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

公司通过这种手段,调整了数十亿金额,使得公司在2000年年中至2002年年初可以低报费用,从而虚增利润。

当将一般经营费用资本化时,常常出现的信号是利润会突然没有缘由的放大,且资产负债表中的某些科目的资产,也会出现大幅增加。资本的增加,往往也意味着投资的增加,此时,往往会出现自由现金流的大幅下降(自由现金流=经营现金流-资本支出)。

c 财务警讯
微信图片_20200224163934.jpg
4. 一次性收入掩饰真正利润
有些经营举步维艰的公司,很有可能会用一次性或不可持续的业务来夸大所得。

a 主要情形
通过一次性收入掩饰真正利润的主要情形有:通过营业外收入显示良好利润、通过一次性业务夸大经营利润、通过误导性分类夸大经营利润。

利用一次性收入掩饰真正利润的最大坏处,是会让不细心或辨别力弱的投资者被当前盛开的“利润”花朵所迷惑,以为这朵花会永葆青春,持续美丽下去。实质上,那只是企业管理者营造的一种关于利润的虚幻假象,那花朵会如昙花一现,等待投资者的会是枯枝败叶。

在我国证券市场,经常会有一些企业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来躲过连续亏损的局面。非经常性损益就是指企业非日常经营所得利润,体现在利润表中为“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栏目中。非经常性损益即是不是企业常规业务经营所得,而是由于一些非经常性的收入所得,如ZF补助、变卖资产等。

更为隐蔽的情况,是将一次性业务收入纳入企业经营利润中,会使得投资者误以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但一次性收入终究是不可持续,这种隐蔽而虚胖的利润也终究萎缩。

还有更为恶劣的情形,一些企业将按会计准则,通过误导性分类,将一般经营性支出转移至非经营性支出,即使企业亏损,但企业经营利润也非常好看,这也会误导一些细心程度不够的投资者。例如公司一次性注销存货或厂房设备成本,这就相当于将相关费用(本应算作折旧费用)从经营费用转至非经营性支出部分,结果就是经营性收入增加。

尤其要关注总是记录“重组费用”的公司。经营困难的公司常常会实施重组计划,从而产生非经常性费用。如公司关闭某个部门,则需要向员工支付遣散费用或其他临时费用,相应地,公司需以重组名义来记录相关费用,并记为营业外支出。

这做法本是好意,可以让投资者看清公司经营的真实水平。但有些公司对此却施以滥用,公司常常记录“重组费用”,几乎每期都要记录,这就要引起投资者当心,因为公司很可能将一般经营费用计入其中,冒充一次性重组费用。

例如,电信网络设备供应商阿尔卡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每个季度都记录非经营性重组费用。每年,这些费用有时为数千万,或者高达十多亿。对于这种情形,投资者可以采用一种保守的方法来处理,即从经营所得中直接减去这些重组费用,从而得到相对保守的经营性收入。

微信图片_20200224163936.png
b 案例还原

案例1:非经常性损益挽救企业于退市
在我国证券券市场,由于企业退市和经营业绩有关,连续亏损二年,企业要被监管者打上退市警示的标记“ST”。为了避免退市,中国证券市场中的“非经常性损益”则常常对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发挥“救命稻草”的作用。以2004年度为例,四成多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年末每股收益的贡献度超过了10%。其中有183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50%来源于非经常性损益,有29家公司在此方面的贡献度过了500%。在这29家之中,ST星源当仁不让的挂了“帅印”,贡献度为3000.00%。

案例2:一次性资产出售收入与经常性营收结合
英特尔公司与芯片制造商迈威科技集团在2006年11月达成一桩交易,英特尔向迈特科技集团出售通信和应用业务部门的部分资产,同时,迈威科技集团同意在未来两年内,从英特尔购买一定数量的半导体晶片。奇怪的是,迈科威科技集团公司对这项交易进行了公布,而英特尔公司对此则未做任何披露。从迈科威科技集团公司披露的信息上,不难发现,迈科威科技集团向英特尔公司高价采购了晶片。

迈威科技集团自然不会同意按高价从英特尔公司采购,除非迈威科技集团可获得相对应的回报。细想一下可以发现,迈威科技集团与英特尔公司是同时商定资产购买和供货协议的。为了弄清楚这些协议的经济实质,有必要将这些交易放在一起思考。

当英特尔在出售业务资产时所获得的收入较少,则相应地,迈威科技集团自然要高价购买英特尔的晶片。而这一安排对英特尔来说是非常满意的,因为高价购买其晶片,意味着经营性收入的增加,而非业务资产原价出售时只获得了一次营业外收入,这种安排会增加英特尔的经营利润,自然会讨得许多投资者的喜爱。

这种将一次性出售资产与产品销售结合起来交易,虽然在会计准则范围内仍合乎规定,但其实质上的财务数据表现,则未能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

申明:感谢作者的辛勤原创!若在本网站转发过程中涉及到版权问题,敬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及时更改删除,谢谢!
扫码加群主申请入群
另:法财库目前成立了多个行业微信群【银行高管群】【商业银行群】【信托群】【券商群】【理财师群】【投行群】【私募群】【基金群】【股权投资群】【期货群】【现金贷】【第三方支付】【金融高管群】【总裁群】【互联网高管群】【汽车金融群】【融资租赁群】

1. “疯狂”的额温枪!庄家、倒爷、骗子的“国难财”盛宴!
2. 221政治局会议释放了哪些重大信号?
3. 各行业扛疫能力大调查
4. 中国37种融资模式解析!(超详细!建议收藏)
5. 疫情之后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和楼市的7大判断
6. 贫富差距,正在撕裂这个世界
7. 透视全部134家城商行
8. 世上最大的赌,是赌国策和国运!
9. 王兴:8年时间,我对商业的思考
10. “老赖”创业者自述:如何从融资6000万到欠债4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