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副行长讲述小微十年:酸甜苦辣都有
2019-01-25 19:36 416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自2009年全面启动小微金融战略以来,民生银行已走过了十年的探索。十年间,小微金融给民生银行带来了什么?原文网址:[url]https://mp.weixin.qq.com/s/k0gyLkupWnRWHbZCmIGgZA[/url]
“酸甜苦辣,啥都有。”民生银行副行长林云山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感慨道。
回想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全球经济,民生银行在调研其影响时却发现,庞大的小微企业群体在经济中独具活力,只要施与一定的融资支持,便能够快速成长,并成为经济结构转型的中坚力量。希望跳出商业银行同质化竞争的民生银行,在国内率先试水小微金融,并在2009年开启了小微金融新征途。
2009-2013年间,民生银行将大量信贷资源投向小微企业,营收、利润快速增长。小微金融业务在全世界范围都被看做是“难啃的骨头”,其中的难题在民生银行一开始的高歌猛进中似乎已经迎刃而解。但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民生银行小微金融增速放缓,乃至逐步下降,直到2017年下降趋势才有所扭转,企稳回升。“民生银行已经放弃了小微战略”是当时市场风传的一种说法。
“我们其实掉进了泥潭里,然后再爬出来。但我们一直坚持在做小微。”林云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几年我们一边做减法,一边做加法。在获客的同时调整客户结构,但说我们什么时候放弃过小微战略?真没有。”
民生银行在这10年间累计投放小微贷款超过6万亿元,存量授信小微客户数超过110万户。
从2013年下半年起,民生银行小微风险不断暴露,开始为此前的疯狂扩张买单。已负责民生银行零售业务板块的时任民生银行行长助理林云山,在2013年7月的全行零售工作会议上要求转变做法,回归本源,注重信贷风险实质管理,重塑民生银行小微金融,并着力化解不断暴露的小微信贷风险。
在商业银行纷纷加码小微金融的当下,民生银行的历程无疑可以提供宝贵的镜鉴。
小微信贷余额重回4000亿
林云山回顾这十年的小微探索历程,民生银行将其走过的路从业务角度分为三个阶段。
2008年到2011年被称为小微1.0阶段。其间民生银行不断加大对小微业务的投入。比如,在同业中率先成立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以“商贷通”业务支持小微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甄选特定行业进入,借助商会、协会、合作社形式等,针对商圈、供应链进行批量获客。这一阶段的小微信贷规模快速增长至2324.95亿元。
2011年至2016年是小微2.0阶段,其间民生银行推进流程再造,并随经济周期进行风险结构调整。从简单的信贷服务向小微综合金融服务转变,提升非抵押方式贷款比重,改进授信定价体系等。彼时小微贷款一度飙升,2013年末,民生银行小微贷款余额(零售业务项下,下同)即达到4047.22亿元。但从2013年到2014年,随着经济下行,此前批量获客的联互保、互助基金等弱担保业务风险持续暴露,民生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其间进行了深度调整,小微贷款增速基本停滞并逐步下降,2015年末小微贷款余额3712.24亿元,2016年末为3271.36亿元。
在存量业务风险得到控制后,自2017年起,民生银行依托“数据+科技”推动小微金融再升级,借助移动互联、远程面签等科技手段实现线上线下互通,运用大数据实现风险控制、精准营销,围绕“1+1+N”的小微企业生态圈,开展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小微信贷余额开始企稳回升。
林云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风险角度来分,则是从2008年到2012年是一个阶段,小微业务欣欣向荣;2013年至2016年间急剧调整;2017年开始止跌回升。
截至2018年6月末,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全口径)达到6500余亿元,较2018年初新增近565亿元,新客户逾期率保持在0.5%以下。其中,对公业务项下小微贷款余额1150亿元,信用卡项下约550亿元,零售项下小微贷款余额4050亿元,小微贷款余额重回4000亿元之上。
同样的4000亿,其结构和质量却发生了根本变化。林云山介绍,从2014年转型以来,小微业务收入已经逐步实现多元化,2018年小微贷款利息收入和非贷款利息、收费收入为6:4,并争取向1:1迈进,而过去几乎全部是贷款收入。在零售信贷中,小微贷款余额、个人贷款余额、信用卡余额比例接近1:1:1,这是比较均衡的状态,而此前贷款结构为小微贷款余额4000多亿元、个人贷款600多亿元、信用卡1000多亿元。小微业务还带来了存款和金融资产的增加,小微存款达1990亿元约占零售存款的32%,小微客户购买理财、保险、基金等金融资产达1300多亿元。这样的结构更稳健,抗风险能力更强。“零售业务真正的价值在于中间业务收入。”
小微出风险像“泥石流”
回望2014-2016年间,民生银行对小微业务进行“刮骨疗伤”般地调整,包括叫停“圈链会”,换掉一半的小微客户,换掉了近1/3员工,小微不良核销高达300多亿元。对此,林云山用“惨烈”来形容。
小微不良起初并未来势汹汹。2013年,民生银行小微贷款不良有所上升,从2012年末的0.06%上升到2013年6月末的0.36%,尽管绝对数值仍相对较低,但半年间不良率已经翻了6倍。
“有了不良,核销不就完了嘛。”这是当时银行业的普遍做法。但很快,不良越来越多、越来越快的出现,让人难以招架。
逾期率和不良率的剪刀差是观察的重要指标。林云山表示,小微客户出现逾期很正常,但逾期并不一定都成为不良。如果客户选得好,即便有经常性逾期,但转化为不良的比例也相对可控。但如果客户没选对,客户逃废债的风险就会陡升。
“最糟糕的时候,80%的逾期都会变成不良。当时民生银行几乎每月新增20亿元不良,在户均贷款270万-280万的情况下,官司已经多到不知道该怎么打。”林云山说。
“公司业务的风险,就像山上滚下一块巨石,滚下的时候躲开,再滚下一块再躲开;而零售业务风险就像泥石流,每一单的颗粒都很小,但却无处可躲。”回望这段泥泞时期,林云山坦言,尽管有经济形势的影响,但更多的问题在于银行内部,存在操作风险、道德风险。
一位民生银行分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扩张期的获客利器“圈链会”,在随着后来的经济下行背景下逐渐失效,小微不良开始呈现区域性、行业性暴露。“互助基金商圈中一旦有企业跑路,其他成员并没有动力还款。很快,小微不良从江浙等沿海地区开始,蔓延到东南西北。”
“当时民生银行内部开展小微金融业务‘竞赛’。一些团队的心态就是‘稳住总行、干一票、捞一笔然后就撤’,部分事业部人员流动性较高,部分民生银行员工甚至参与到小微企业勾结造假的行列。最夸张时,有分行一天放款达20亿元。这几乎是现在流程化改造后民生银行全行的日均放款量,本应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但就是发生了。”林云山感叹,“过去我们老想着弯道超车,忙活了十年发现没有弯道。小微金融真的是世界难题,不是下决心就能解决,必须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技术。”
小微业务没有红、蓝海之分
从十年前银行中仅有民生银行一家重点开展小微金融业务,到如今在政策鼓励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加大小微金融开拓力度,小微金融似乎已经从一片蓝海变成红海。多家商业银行以低利率抢客,有的国有大行提供的小微信贷利率甚至低至4.35%。
“小微业务不存在蓝海、红海之分。不要纠结有多少同业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我们竞争。经营客户的价值才是核心,才是重点。”林云山表示。
“小微金融即贷款?错!当年犯的错误就是因为只会放贷款,现在已经过渡到经营客户。”林云山指出,小微金融应该包括贷款、结算、交叉销售,有很多细分行业、细分领域的金融服务需求,而当前市场小微金融服务的覆盖率还很低。
当前民生银行提出“1+1+N”综合开发模式。第一个“1”是小微企业法人,第二个“1”是小微企业主,“N”是其员工及家属。
比如,很多国人都缺少保险产品,但却没意识到这一需求。小微企业普遍将个人消费资金、家庭财产和企业经营混在一起。“许多案例中,小微企业主是因为家庭成员得了重病,钱都交给了医院,导致贷款偿还困难。这时我们应当检讨,当初为什么没有卖一份大病保险给客户?”林云山说。
对于小微信贷业务,林云山要求各分行公开承诺能几天放款,主打“简便、快捷”,满足小微客户时效性强的要求,降低“利息支出”的刚性负担。但同时要求:“贷款信用风险一定要审慎,不是比谁胆子大,而是比谁做得准、做得对。”
在“数据+科技”的小微3.0模式下,民生银行重塑小微金融业务的产品、服务、流程、团队和管理。在线上、线下大数据等科技支撑下,对小微客户进行更精准的“客户画像”,经过检验,小微客户的风险表现与评分档位呈正态分布,证明其用户识别的有效性。
小微业务的竞争也不是简单地定价竞争。林云山指出,提升服务价值,基于客户分类和综合贡献对小微贷款差异化定价,提升小微业务价值,使得小微企业不再简单因为4.35%还是6.7%的利率就更换合作银行。合作年限、结算业务是否开在民生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小微贷款的审核和定价,以引导小微企业与民生银行长期合作。
“小微金融一定要坚持商业可持续。”林云山强调:“金融业务风险存在滞后性,信贷规模的快速上升在早期带来的一定是当期高收入,但最可怕的风险成本会在随后三年开始出现。在经济上升期的成功不代表什么,只有在经济下行期仍然能把控好风险,经过完整经营周期的检验,才算真正的成功。”
申明:感谢作者的辛勤原创!若在本网站转发过程中涉及到版权问题,敬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及时更改删除,谢谢!
扫码加群主申请入群
另:法财库目前成立了多个行业微信群【银行高管群】【商业银行群】【信托群】【券商群】【理财师群】【投行群】【私募群】【基金群】【股权投资群】【期货群】【现金贷】【第三方支付】【金融高管群】【总裁群】【互联网高管群】【汽车金融群】【融资租赁群】
1. 他回来了!100亿债务!银行、信托们吓坏了
2. 僵尸基金寒冬大逃杀
3. 复盘康得新,300亿买的教训
4. 城投非标瑕疵事件及其影响(2018年完整版)
5. 人口警报全面拉响,出生率创40年新低,意味着什么?
6. 2019年,房价会稳下来吗?
7. 2018金融不良资产年度报告
8. 金融圈2019年“奇葩”年终奖
9. 胆太肥!信托公司“内鬼” 玩真假合同涉案8亿!
10. 大数据下真实的中國:10亿人没坐过飞机,5亿人用不起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