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财课详情页

30年博傻投机史:从兰花、藏獒、普洱到ICO,套路常变,唯有韭菜割不尽

发布者:fckvip

2017-09-10 10:53 4847

09100005.jpg
“一睁眼,账户里多了两个亿!周围的兄弟们身价都涨了几百万!这种你能想象吗?”每个初入ICO圈子的用户都曾被这样的故事包围,三观备受刺激。

现在,这个“获利堪比贩毒”的ICO终于迎来了监管,一些ICO发行平台也终于开始“挥刀自宫”。


我们曾在上个月末提示过风险,但是狂热之中,并没有得到多少重视。


“投资还是投机”,已经成为很少有人在乎的话题。而事实上,普通大众更热衷于投机而不是投资。


郁金香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投机品,在17世纪的荷兰,一棵小小的郁金香在鲜花市场是一户寻常的疯狂,供不应求,价格飞涨。然而到了人们清醒的时刻,“郁金香泡沫”碎了,造就了万劫不复的大崩溃,郁金香泡沫之后的荷兰,退出了欧洲历史的中心舞台,沦为边缘国家。


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昭示了此后人类社会的一切投机活动,尤其是金融投机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环节:对财富的狂热追求、羊群效应、理性的完全丧失、泡沫的最终破灭和千百万人的倾家荡产。


中国最近的三十年里,类似的戏码也是大行其道,每隔几年,都会出现一次“暴富机会”,在庄家、炒家、专家的联手推荐下以超高额的回报,完美的话术吸引每个既贪婪又愚蠢的韭菜入局,然后挥起一刀,这是历史发生过的,也是未来会发生的,ICO只是这无数暴富故事中的一个,我们梳理了下过去三十年比较大型的博傻式投机,希望你下次遇到类似的机会时,能够完美绕过。


01、
被“开水”浇死的君子兰

与郁金香类似,我们要介绍的第一件投机品也是一种花卉——君子兰。


君子兰原产于非洲,是一种野花,后来传入了欧洲与日本。20世纪30年代,日本把君子兰赠送给了溥仪,专门养于伪满皇宫中,成为“皇室专供”。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一切都变了。


▌“窗台经济”推动

改革开放之后,长春市场上就开始有了君子兰的买卖。80年代初,长春市提出发展“窗台经济”,而君子兰在长春的地位,自然成为窗台首选,“家家要养3-5盆君子兰”。君子兰的价格一路走高。长春因此出台“限价令”,规定一盆君子兰售价不得超过200元。

▌长春市花变绿色金条

1984年10月11日,君子兰正是成为长春市花,限价令不了了之了。

然后,城市疯了,君子兰成GDP;资本疯了,各路资本蜂拥而至;企业疯了,机械厂也开始养花了;人们也疯了,为了一棵君子兰,抢劫、盗窃等刑事案也层出不穷。


疯狂到了什么程度呢:端一盆君子兰,不用走完整条街,价格就能涨三次。


1985年初,长春一王姓养花大户将一盆君子兰卖给了一位哈尔滨客户,价格是14万元,创造了1985年之前君子兰交易之最。


按当时伦敦金融市场牌价,14万元可买40多两(约2000g)黄金。有人算过,一株君子兰顶多不过二三十片叶子,1两黄金可塑成17.5平方米的金片,按此可制成几十盆“金花”。君子兰也因此被称为“绿色金条”。


结局:

投机再疯狂,泡沫终有终结的时候。最终一波“开水”浇死了君子兰。
1985年6月,吉林省一省级媒体在报纸头版刊发三篇社评,直指君子兰的投机行为,而《人民日报》也在显要位置将“君子兰交易”称为“虚业”。舆论风暴来袭,长春市也对君子兰提出了高压政策,纳税额需达到交易额60%,君子兰市场交易立即陷入冰点。

02、
“疯狂的石头”
2006年,有一部电影叫做《疯狂的石头》,这部票房与口碑齐飞的电影,让人们记住了那块“疯狂的石头”。在现实生活中,石头比电影要疯狂。

▌高估价的驱动

2005年,一个“小鸡出壳”的玛瑙石作品被原收藏者以500万的价格转让给了北京市朝阳区政府收藏,不少人在想朝阳区可是亏大了,然而并没有,最终小鸡出壳被估价1.3亿,比电影里的850万的翡翠可值钱多了。

▌用高标价来提升身价

然后开始了新一轮的“石头”的投机炒作,估价过亿简直就是入门价。

四川有一位肖传星先生拥有至少两块天价奇石。一块是名为“石魂”的金沙彩,其在2005年以80万的价格买入的,后被中国观赏石收藏协会专家估价为1.8亿元。


另一块是名为“锦绣中华”的金沙彩,这块石头高1.6米左右,需3人才能环抱,重量更是高达4吨,经专业测定此石可能含有200克黄金,其标价8.5亿,但是其自己也知道这个价格仅仅是标价,实际的心理价位远在亿元以下,只是高标价可以提升石头的身价。


▌交易的产业化导致泥沙俱下

而作为奇石交易风向标的宁夏银川,奇石产业发展迅猛,成为西北地区奇石、观赏石流通交易的主要集散地。银川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赏石旅游节,每次旅游节的奇石成交都是过亿,而且记录也一直在刷新。

由于奇石价格“没谱”,一些石商会欺生,将有点特色的奇石吹得天花乱坠,游说初入此道者出天价购买。而且奇石贵在浑然天成,但一些利欲熏心者却以“深加工”方式伪造天然奇石高价兜售,化学涂染、机械填充、砂轮打磨等方式层出不穷。


结局:

炒作不长久。传统的玉石,比如缅甸玉、和田玉都有市场行情,宝石也有各自的鉴定标准,但是石头不一样,行业主要从色、质、形、意、纹这几个方面去综合评价一块石头的好坏,主观因素太多,当人们看清炒作和投机成分,游戏自然玩不下去了。

03、
喝不了的普洱茶

如果说石头“傻大黑粗笨”不好炒,那么同时期还有一个轻便的可供炒作投机,那就是普洱茶。


2000年前后,普洱茶市场开始逐步启动。最初是一些港台商人开始介入,从而带动了广东、福建、浙江商人也逐步参与经营。从2005年起普洱茶价格开始了加速度上涨。


▌市场营销推升茶价

2005年,普洱茶开始全国范围的大规模营销活动,马帮八千里进京。沿途开设拍卖活动,成交价格一路上升。当马帮到达终点北京后,在北京老舍茶馆举行的云南普洱茶慈善专场拍卖会上,演员张国立捐赠的一款普洱茶拍出160万元天价。

马帮进京活动中所运载的普洱茶,拍卖和收藏后,剩下的被命名为“八千里马背驮茶”公开出售。其中,一桶2.5公斤的茶,有标价2.8万元的,更有标价12万的。


▌政府配合炒作

市场和茶商的炒作,对普洱茶价格的飙升起到了一定作用,地方政府的大力配合则是更重要因素。
2005年,普洱茶的营销刚开始火爆的时候,云南思茅创立了全国首家“普洱茶收藏拍卖(银)行”, 帮助个人和企业收藏、保管、回收、买卖、封存、寄存茶叶。

▌自买自卖做庄家

在广东芳村茶叶市场,“开茶铺不如当搬运工赚钱。”因为这些货被炒家倒来倒去,搬运工的生意是最红火的。
自己卖自己买用以抬价的手法非常常见,交易显得异常活跃。而在庄家悄然出货的同时,被忽悠起来的普通老百姓成了主要的接盘者,屯的茶叶如果要用来喝,几辈子都喝不完。

结局:

最终在2007年,普洱茶市场“崩盘”。以广东芳村茶叶市场为代表的南方茶市的普洱茶价格开始大幅跳水,成交量迅速萎缩,从而带动了北方市场包括一直兴旺的北京马连道茶业市场普洱茶价格下滑,并迅速波及全国。很多地方的跌幅都在30%至50%之间,广东市场普洱茶的跳水幅度几近50%。

04、
金丝楠木:千万一根到无人问津
金丝楠木在我国元代就已经广泛应用于宫廷家具的制作,明清两代更成为皇家专属建材用品。而金丝楠木中的乌木,在市场上的身价更高,2011年以来,金丝楠乌木一度成为最疯狂的木头。

▌低买高卖疯狂炒

2013年高峰时,市场上一根金丝楠乌木的价格,已经从最初的几万元,炒到了几千万元的天价,在2013年,来自北京、福建、浙江等地的大量投资者入川抢购金丝楠乌木,一些中间商倒手炒作,低买高卖,大搞接力赛,你卖100万,他卖到200万、卖到300万,金丝楠木市场疯狂可见一斑。

▌高价推动全民参与

“花点钱,租个田,雇些挖掘机,下田开挖,钱赚到飞起。”2013年前后,乐山市马边县发掘乌木十分疯狂,几乎人人都跟乌木扯上了关系,挖掘机不够,还从外地调来三四百台。无业人员、野的司机、小商贩,甚至公务员,都是乌木“经纪人”。

结局:

2014年年底,金丝楠乌木市场突然整体开始遇冷。从每吨8万元,急剧下跌至现在2、3万一吨,投资者傻了眼,经营者关了门,直呼金丝楠的世界,看不懂了。

05、
天价藏獒沦为肉狗

2007年前后,一些炒家开始系统操作一个投资小品种:藏獒。鼎盛时期,外形高大威猛,头方、骨量大的好品相藏獒一度售价过千万。


神秘高原、高贵血统、忠诚,这些特点被炒家不断宣扬,各类“獒王”层出不穷,价格被炒至百万甚至上千万,獒王所到之处,几十台豪车组成车队,披红挂彩前来迎接,风光无限。


这些天价背后都是套路:

▌编故事骗外行
一个从来都没有到过西藏的商贩,能够绘声绘色地给买主这样讲故事:他仅凭一瓶矿泉水,徒步几十公里翻越无数座大山,与牧民相处三个多月,苦口婆心用真诚打动了牧民,才淘到这样纯种的藏獒。大量外行人就是这样花重金购买藏獒的。

▌炫富炒作

卖掉一条藏獒,挣了40万,向银行贷款几十万,凑够百万元买辆奔驰车。挣了60万,再向银行贷款上百万,买高档别墅。在当时的藏獒市场,这被认为是挣到钱的表现。“通过炫富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藏獒的炒作!”

▌参展参赛 身价一夜翻百倍

一些炒家在各省举办展览,通过比赛的方式,颁布一些虚有的头衔,让藏獒的“含金量”快速提升几十甚至上百倍。在2008年前后,全国各地举办的藏獒展览数不胜数。“选妃、豪车接送、美女相伴”“联姻佳丽”各种噱头不断。

▌打硅胶、喂安眠药、染色

大量投机者用劣质藏獒以次充好,部分饲养者为了保持獒的体型,让藏獒的腿部、脸部看起来更加结实,会给藏獒注射硅胶。有些投资者,为了让藏獒看起来更加肥大,甚至喂食安眠药,让藏獒少动,更容易长肥。

此外,为了让藏獒的色泽更加好看,甚至还给藏獒植毛、染色。


结局:

因为大量投机资金进入,造假层出不穷,也因为日常饲养、医疗、安全等因素,随着资深玩家收割了一批韭菜,藏獒的投资属性迅速降温,不少人当初数十万元买来的藏獒,如今白送人都没人要,只能扮演看家护院的角色,甚至有藏獒养殖场无奈将藏獒当做肉狗,几百元一只卖掉。

06、
万里大造林,“好人”背后是大坑

“今天投入2.66万元,8年后回报18万元”,是不是很有诱惑力?很多人就是在这个口号的蛊惑下入局了。


这个项目就是万里大造林。2004年,陈相贵的万里大造林公司在内蒙古通辽市注册,号称“用5年时间投入100亿元,在长江以北14个省份造林1500万亩”,并通过公开向购买人承诺林地8年后每亩林木蓄积量达到12立方米,10年达到15立方米等“高回报零风险”的手段,总计向社会销售林地45万多亩,非法吸纳公众资金13亿元。


▌专业推广会

公司组织了大量的推介活动,宣称客户买下林地后,公司有专人管护,确保成活率100%;确保8年后林木蓄积量达到12立方米,花2.6万元买下10亩林地,8年后扣除买林地的费用净赚16万元。洗脑话术很厉害。

▌陈相贵的营销队伍是一个“金字塔”形的利益共同体。

陈相贵坐在塔尖上获大利,往下每个层级都有不同的利益。一个往沙地里撒钱的企业,巨额提成款从哪里来?就得掏买林人的钱。

▌陈相贵很清楚名人效应对项目的重要性。

所以从一开始就扯上了当时非常风光的小品作者何庆魁和笑星高秀敏,利用何庆魁在公众心中的老实相和笑星高秀敏的直爽个性,博得东北三省父老乡亲的好感。之后,从未演过戏的陈相贵钻进电视剧《刘老根2》扮演了一个绝对正面的角色——乡党委书记马明。

初尝“明星”甜头的陈相贵,干脆与利益伙伴们投资搞起了电视剧《圣水湖畔》,并在剧中演了“陈书记”。作为正面人物,“马书记”“陈书记”成了他的一张“名片”,走到哪里人们都对他高看一眼。


▌陈相贵很清楚他在做什么。

他说:“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一个善良的外表,同样是谎话,我说出来10个人至少有8个人会相信。”

结局:

万里大造林被认定为非法集资,其按不同层级业务人员点位复式计酬属于团队计酬的传销行为。

07、其他投资骗局


我们只是列举了一些典型的例子,想想最近的还没终局的就有:e租宝、泛亚、巴铁,各类投资骗局不胜枚举,如果全部罗列下来,那得要写本书了,套路各不相同,但都是利用里韭菜们既贪婪又愚蠢的特性,如何避免,我们只能提供三条最简单的建议:


❶ 遇到超高回报率项目,冷静一点,尤其是被拉进各种洗脑会议的,普通人很难抵抗那些精心设计的话术,这是场景式营销的典型,隔两天再做决定;


❷ 怎么评价回报率的高低?了解下行业的景气程度,看看行业的平均回报率,比如你可以查阅下相关上市公司的毛利净利水平,差异太大就要保持警惕;自己搞不清楚就咨询下身边靠谱的人;


❸ 远离跟你推荐各种投资机会的七大姑八大姨,杀熟是现在的主要套路。

1. 消费金融公司到底该从北银被罚事件中反思些什么
2. 破灭的暴富神话:ICO如何沦为一场被“团灭”的金钱游戏?
3. PPP到底有几种运作模式?
4. 对赌回购哪家强?200多家公司的股权融资条款汇总解读
5.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96级,那些缔造我们互联网的年轻人
6. 何伯权:16年前卖掉了乐百氏,现在投资喜茶、7天连锁后,想和你谈谈失败和放弃
7. 史上最全PPP项目操作手册(完整珍藏版)
8. 财务造假实务经典 造假水平叹为观止
9. 重磅丨2017最新银行主体评级一览
10. 【深度】一个基金经理的自白:要想投资赚大钱,秘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