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直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稳的宽松
2018-12-24 19:26 3786
这一周大会不断,传闻也不断,直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发布的前一刻,金稳委还在辟谣。不过从今年的公报来看,信号一点都不复杂,甚至是近几年来最明确、最直白的一次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下一年政策的“锚”,基本可以决定未来一年的政策走向,除非发生重大的意外事件,否则不会轻易改变方向。比如2017年定调防风险,淡化稳增长,所以今年整体政策还是偏稳。尽管经济从一季度的6.8%跌到了6.5%,基建断崖式下滑,但中央只是通过对冲降准、定向降息等政策进行微调,并没有急于放松信贷和地产。今年的会议有以下几个重点值得关注:
一
总体定调:时隔4年重提“下行压力”,明年政策的核心是“逆周期调节”,宽松力度超过2018年是必然,但不会像2015年那么宽松,2019要稳稳的宽松。每一年的会议公报结构都类似,但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主题,这些主题的变化就藏在文字上的细微差别里。2014年会议是前几年唯一一次提到“经济下行压力”,政策基调是稳增长,明显宽松,结果次年十几次降准降息。2015年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基调是调结构,偏稳健,结果次年降准降息减少,去产能超预期。2016年首提“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政策基调是挤泡沫,偏紧缩,结果次年货币加息,金融监管风暴超预期。2017年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第一大攻坚战,政策基调是防风险,偏稳健,结果次年政策只是对冲,没有刺激。
今年最大的变化是时隔4年再次提出“下行压力”,并第一次明确提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内外压力的描述。这基本上算是给明年定了一个偏宽松的基调。但这次的会议表述比2014年更柔和一些,2014年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今年是“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而且再次强调了供给侧改革的长期重要性,这和2014年的背景是不一样的,所以预计政策宽松的力度虽然会大于2018年,但会明显弱于2015年。
二
增长目标:2019年可能定6-6.5%的区间目标。增长目标虽然是次年两会才正式确定,但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基本就确定了,而这个信号往往就藏在会议对第二年总体目标的表述里。2015年GDP增速破7之后,增长目标就变得比较弹性了。2015年的表述是“保持经济运行合理区间”,所以2016年定的是“6.5-7%的区间”,并强调“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成绩”。2016年和2017年都删掉了“保持经济运行合理区间”,所以2017和2018年都下调到了“6.5%左右”。
今年的表述重提“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所以预计2019年可能会定6-6.5%的区间。这一方面是顺应目前的客观形势,从最新的数据来看,明年经济大概率跌破6.5%。另一方面也是中央的一次主动调整,今年的会议特别增加了一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十三五前两年的成绩分别是6.7%、6.9%,如果按照2018年6.6%左右的增速计算,那意味着剩余两年只要保持年均6.2%左右的增速即可完成目标,所以已经没必要再去保6.5%了。明年完成6.2%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表述上可能会像2016年那样定一个区间再加一个“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成绩”的后缀。
三
财政政策:紧了两年,该发力了。减税,但有些人税负不一定下降;扩大政府融资,但一定不会再开歪门。“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个定调九年没变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对政策的具体解释,今年的信号非常明确。“加力提效”的关键要求和去年的“优化结构”相比明显偏宽松,明年财政是肯定要发力了。而这个表述有点像2015年的“加大力度”和2016年的“更加积极有效”的结合体,也就是说,既要像2015年那样加大力度(当时扩大赤字、鼓励ppp和政府产业基金),但也不能再走当时伪PPP违规债务扩张的老路。那新路怎么走呢?会议也给了明确的答案,一是“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今年实际上已经在做了,很多人明年会进一步加大力度,但与此同时,对税收的监管会更加严厉,所以对部分不合规的富人和企业来说,减税可不一定意味着税负下降。二是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这个也是预料之中,不要奢望假PPP和明股实债的歪门再次打开,以后地方政府融资只有政府债券一个正门。
四
货币政策:从稳健中性到松紧适度,明年的基调偏宽松。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也是九年未变,但具体解释可是变化非常大,去年和前年的表述都是“稳健中性”,而今年把“稳健中性”删掉了,用了“松紧适度”四个字,听上去和稳健中性是一个意思,但在央行的政策语言体系里,并不能这么理解。一般来说,如果央行强调稳健中性,意味着认为之前太松,要收。而如果央行强调松紧适度,往往意味着认为之前偏紧,需要适度松一下,这次也不例外。明年货币宽松的力度会比今年更大一些,但考虑到前面的总体定调和上一轮宽松的教训,应该不会像2015年那么宽松,更多的采用降准+定向降息的方式。考虑到明年经济下行会导致融资需求萎缩,所以资金面应该是相对比较宽松的,对债券利好。如果央行加大力度宽松,资产端的收缩和资金端的宽松可能会重新导致资产荒,一些核心资产可能回潮。
五
房地产:明年会比今年好过,但城市之间差别会加大。房地产着墨是近几年来提的最少的一次,前两年都是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比如去年是“强调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前年是强调“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都是大段描述,今年干脆没有放到重点任务里,只有一小段话。但在房地产政策的语言体系里,写得多往往意味着收紧、调控,写得少往往意味着偏宽松,考虑到明年地产下行压力比较大,估计政策应该会比今年宽松,起码不会更紧了。
那么问题来了,力度会有多大?估计和货币一样,不会像2014-2015那么强。今年的表述除了一贯强调的长效机制、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之外,只有一小句是原来不怎么提的,就是“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字面上理解就是每个城市要切实管好自己的房价和市场,不能炒。所以明年虽然总体上会宽松一些,但各个城市会差别较大,比如调整已经很大、需求本身比较健康的一线城市会略微松绑,房价可能会企稳回升,而今年涨的较多、短期有些高估的三四线城市可能比较大的调整压力。
六
重点工作:最重要的两个任务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每年都会提几个重点任务,有时候多,比如去年有8个,有时候少,比如前年只有4个。这里面除了农村、区域、开放、民生这些每年都重要的规定动作之外,有时还会有一些特别增加的重点,这就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比如2014年是近几年唯一一次把稳定经济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的,所以后来政策宽松力度超预期。又比如2015年提出了化解产能,所以去产能力度超预期。今年一共有七个重点工作,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两个:一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另一个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这两个分别作为第一大和第二大重点工作,其实都和一个背景有关,那就是中美贸易摩擦。前者是解决供给侧的核心技术问题,后者是解决需求侧的市场独立问题,归根到底是减少对国外技术和市场的依赖,贸易之争没人能救我们,只有靠我们自己。
申明:感谢作者的辛勤原创!若在本网站转发过程中涉及到版权问题,敬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及时更改删除,谢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下一年政策的“锚”,基本可以决定未来一年的政策走向,除非发生重大的意外事件,否则不会轻易改变方向。比如2017年定调防风险,淡化稳增长,所以今年整体政策还是偏稳。尽管经济从一季度的6.8%跌到了6.5%,基建断崖式下滑,但中央只是通过对冲降准、定向降息等政策进行微调,并没有急于放松信贷和地产。今年的会议有以下几个重点值得关注:
一
总体定调:时隔4年重提“下行压力”,明年政策的核心是“逆周期调节”,宽松力度超过2018年是必然,但不会像2015年那么宽松,2019要稳稳的宽松。每一年的会议公报结构都类似,但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主题,这些主题的变化就藏在文字上的细微差别里。2014年会议是前几年唯一一次提到“经济下行压力”,政策基调是稳增长,明显宽松,结果次年十几次降准降息。2015年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基调是调结构,偏稳健,结果次年降准降息减少,去产能超预期。2016年首提“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政策基调是挤泡沫,偏紧缩,结果次年货币加息,金融监管风暴超预期。2017年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第一大攻坚战,政策基调是防风险,偏稳健,结果次年政策只是对冲,没有刺激。
今年最大的变化是时隔4年再次提出“下行压力”,并第一次明确提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内外压力的描述。这基本上算是给明年定了一个偏宽松的基调。但这次的会议表述比2014年更柔和一些,2014年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今年是“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而且再次强调了供给侧改革的长期重要性,这和2014年的背景是不一样的,所以预计政策宽松的力度虽然会大于2018年,但会明显弱于2015年。
二
增长目标:2019年可能定6-6.5%的区间目标。增长目标虽然是次年两会才正式确定,但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基本就确定了,而这个信号往往就藏在会议对第二年总体目标的表述里。2015年GDP增速破7之后,增长目标就变得比较弹性了。2015年的表述是“保持经济运行合理区间”,所以2016年定的是“6.5-7%的区间”,并强调“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成绩”。2016年和2017年都删掉了“保持经济运行合理区间”,所以2017和2018年都下调到了“6.5%左右”。
今年的表述重提“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所以预计2019年可能会定6-6.5%的区间。这一方面是顺应目前的客观形势,从最新的数据来看,明年经济大概率跌破6.5%。另一方面也是中央的一次主动调整,今年的会议特别增加了一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十三五前两年的成绩分别是6.7%、6.9%,如果按照2018年6.6%左右的增速计算,那意味着剩余两年只要保持年均6.2%左右的增速即可完成目标,所以已经没必要再去保6.5%了。明年完成6.2%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表述上可能会像2016年那样定一个区间再加一个“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成绩”的后缀。
三
财政政策:紧了两年,该发力了。减税,但有些人税负不一定下降;扩大政府融资,但一定不会再开歪门。“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个定调九年没变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对政策的具体解释,今年的信号非常明确。“加力提效”的关键要求和去年的“优化结构”相比明显偏宽松,明年财政是肯定要发力了。而这个表述有点像2015年的“加大力度”和2016年的“更加积极有效”的结合体,也就是说,既要像2015年那样加大力度(当时扩大赤字、鼓励ppp和政府产业基金),但也不能再走当时伪PPP违规债务扩张的老路。那新路怎么走呢?会议也给了明确的答案,一是“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今年实际上已经在做了,很多人明年会进一步加大力度,但与此同时,对税收的监管会更加严厉,所以对部分不合规的富人和企业来说,减税可不一定意味着税负下降。二是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这个也是预料之中,不要奢望假PPP和明股实债的歪门再次打开,以后地方政府融资只有政府债券一个正门。
四
货币政策:从稳健中性到松紧适度,明年的基调偏宽松。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也是九年未变,但具体解释可是变化非常大,去年和前年的表述都是“稳健中性”,而今年把“稳健中性”删掉了,用了“松紧适度”四个字,听上去和稳健中性是一个意思,但在央行的政策语言体系里,并不能这么理解。一般来说,如果央行强调稳健中性,意味着认为之前太松,要收。而如果央行强调松紧适度,往往意味着认为之前偏紧,需要适度松一下,这次也不例外。明年货币宽松的力度会比今年更大一些,但考虑到前面的总体定调和上一轮宽松的教训,应该不会像2015年那么宽松,更多的采用降准+定向降息的方式。考虑到明年经济下行会导致融资需求萎缩,所以资金面应该是相对比较宽松的,对债券利好。如果央行加大力度宽松,资产端的收缩和资金端的宽松可能会重新导致资产荒,一些核心资产可能回潮。
五
房地产:明年会比今年好过,但城市之间差别会加大。房地产着墨是近几年来提的最少的一次,前两年都是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比如去年是“强调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前年是强调“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都是大段描述,今年干脆没有放到重点任务里,只有一小段话。但在房地产政策的语言体系里,写得多往往意味着收紧、调控,写得少往往意味着偏宽松,考虑到明年地产下行压力比较大,估计政策应该会比今年宽松,起码不会更紧了。
那么问题来了,力度会有多大?估计和货币一样,不会像2014-2015那么强。今年的表述除了一贯强调的长效机制、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之外,只有一小句是原来不怎么提的,就是“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字面上理解就是每个城市要切实管好自己的房价和市场,不能炒。所以明年虽然总体上会宽松一些,但各个城市会差别较大,比如调整已经很大、需求本身比较健康的一线城市会略微松绑,房价可能会企稳回升,而今年涨的较多、短期有些高估的三四线城市可能比较大的调整压力。
六
重点工作:最重要的两个任务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每年都会提几个重点任务,有时候多,比如去年有8个,有时候少,比如前年只有4个。这里面除了农村、区域、开放、民生这些每年都重要的规定动作之外,有时还会有一些特别增加的重点,这就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比如2014年是近几年唯一一次把稳定经济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的,所以后来政策宽松力度超预期。又比如2015年提出了化解产能,所以去产能力度超预期。今年一共有七个重点工作,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两个:一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另一个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这两个分别作为第一大和第二大重点工作,其实都和一个背景有关,那就是中美贸易摩擦。前者是解决供给侧的核心技术问题,后者是解决需求侧的市场独立问题,归根到底是减少对国外技术和市场的依赖,贸易之争没人能救我们,只有靠我们自己。
申明:感谢作者的辛勤原创!若在本网站转发过程中涉及到版权问题,敬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及时更改删除,谢谢!
扫码加群主申请入群
另:法财库目前成立了多个行业微信群【银行高管群】【商业银行群】【信托群】【券商群】【理财师群】【投行群】【私募群】【基金群】【股权投资群】【期货群】【现金贷】【第三方支付】【金融高管群】【总裁群】【互联网高管群】【汽车金融群】【融资租赁群】
1. 四川富豪刘汉:出身贫寒炒期货发家 常常见人就撒钱
2. 我国空置房超6500万套!占用贷款10.3万亿!建行董事长:房子真的是盖够了
3. 刘德华的资本江湖
4. 假鞋、安踏和宁德时代—福建的40年
5. 明星PE胡海泉:上厕所都在恶补财经知识
6. 三个创业小故事:死守存量很危险,拥抱增量才是未来
7. 马化腾带头下场
8. 详解凯德资本运作之道
9. 做老板太累!一位211毕业、创业十多年的中小企业主2018年自述
10. 农村金融的迷茫与破题——30年了农村金融兜兜转转还在原地